我一直信奉一句话“语文的差距就是人的差距,生命的差距”。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发现,文学修养高的学生最终脱颖而出的可能性最大。可在中学阶段,学生不重视语文,也不知道究竟该怎样学好语文。有的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如何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也就成了每一个语文老师关注的话题。
而当话题作文日趋走俏时,各个学校也加快了“跟风”的步伐,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全年级统一作文话题,反复操练,以为如此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学生交上来的文章,抄袭者大有人在,面目狰狞者比比皆是,学生们满脸无辜的说:“老师,我实在不知道些什么。”俗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没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光靠向学生兜售写作技法,想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无异于拔苗助长,超之过急。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依赖于兴趣”,语文教学过程亦应重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写好作文,首先得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有写作的欲望才行,这就牵涉到作文布置的问题。
最起码的原则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感悟语言的魅力。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怎么样,实际上就是看他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素质怎么样。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常常自行设计一些作文题。
第一阶段:观察与模仿。
这比较适合于刚入校的学生,要求他们模仿自己心目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的言行,这个人可以来自电影电视,也可以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形象。其他同学则在台下认真观察,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同学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真实地记录下来,我们姑且称之为“描述性作文”吧。因为全员参与,无拘无束,学生的兴致往往很高。
这种类型还可以就地取材,直接选几个学生上台,让台下的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的眼睛,然后以《眼睛里的故事》为题,再现这些同学眼睛的特色以及各自的观感,台上表演的同学则着重写写自己的心理活动。
这样,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就可以牢牢掌握了。
第二阶段:观察与实践。
当学生之间慢慢熟悉之后,我们不妨试试这种游戏,就是每个学生把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本班某位同学的相貌特征描述出来,让其他同学去猜,看看谁是最上镜的先生或女士,我们姑且称之为“画像竞猜”吧。
当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多了,我们又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相貌特征写下,让其他同学拿着相应的纸条去找这个人,找到之后再采访对方,然后写一篇人物专访。这样,既加深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还熟悉了访问记的写法,可谓一举夺得。
第三阶段:实践与创新。
本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广告模拟大会”,先要求学生从电视广告中汲取精华,然后由同学们即兴出题,学生们即兴创作,然后每人撰写一个广告设计文案,要求写明自己的创作意图及具体的实施步骤,也就是说要能看到广告拍摄的全过程。
“人才招聘会”,则要求同学们推荐一名口才甚佳,见多识广,阅历丰富的学生担任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的部长,其他学生依次上台表明自己的择业意向,在一问一答中去见证学生的实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事后则要求他们各自设计一份简历,并附上一封自荐书,投递给他中意的单位。
“心理咨询室”,则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心理困惑如实写出,让其他学生随即抽取这些问卷,并及时做出解答。过后,每人就自己刚才回答的问题写出一份心理个案分析,要求条理清楚,论据充分,说理透彻。
这样的活动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定,宗旨是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师这个总调度师的宏观调控,而要真正协调好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并能随时解答一些突发性的问题,势必要求我们的老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及渊博的学识。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倡导“终身教育”的理念,学生如此,老师更应如此,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而我就是那个不懈的赶路人!